博赢企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

写权谋,千万别犯这几个降智的低级错误_权力_反派_角色
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5:13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写权谋小说,最致命的一点不是情节不跌宕,而是读者忽然在某个情节处噗嗤一笑:“这太降智了吧?”

精心打造的权谋大厦,顷刻坍塌。

如果在写作过程中,你出现了这些降智错误,足以让角色在权力游戏中出局:

错误一:反派死于话多

反派在占绝对优势时,突然停下脚步对着主角滔滔不绝地讲解自己的计划。

生怕主角死得不够明白,硬是要搞个“临终关怀解说”。

不仅给了主角翻盘的机会,更暴露了反派作为布局者的致命短板:对信息的控制力为零。

真正的权谋高手布局缜密,何时吐露信息、对谁吐露、吐露多少,都经过精心计算。

信息是权谋场上最锋利的武器,岂能随意广而告之?

错误二:主角光环闪瞎眼

主角破绽百出,行事逻辑幼稚可笑,但配角却如同集体失明,对其深信不疑。

更有甚者,反派在主角面前智商断崖式下跌,主动配合其拙劣表演。这种“主角光环”的设定不适合权谋,本质是对主角能力的不自信。

展开剩余78%

若你的主角身边围绕着一群“傻白甜”,而对手全是“纸老虎”,权谋的含金量何在?

尊重对手的智商,才是对主角能力最好的肯定。

错误三:朝堂如儿戏

主角仅凭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,就能让根深蒂固的老臣集体倒戈,让皇帝心甘情愿听之任之。

仿佛权力更迭只是语言的艺术,而非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交换、力量博弈,将残酷的政治斗争简化为一场“辩论赛”。

真实的权力转移,如《大明王朝1566》所展现的,是无数暗流涌动、多方角力的结果。

严嵩倒台,绝非海瑞一纸奏疏之功,而是嘉靖帝权衡利弊、清流多年布局、严党内部腐朽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。

权力场中,言辞是工具,实力才是根基。

错误四:计谋“开天眼”

主角的计策永远算无遗策,仿佛自带“天眼”视角,对敌人内部动向、未来突发状况了如指掌,永远能精准预判对手的每一步。

反派则如同提线木偶,乖乖走进陷阱。这种“上帝模式”让权谋失去了最迷人的特质——不确定性带来的惊险。

高明如《纸牌屋》中的下木总统,计谋也常遭遇意外。

真正的权谋魅力在于如何在信息不对称、局势瞬息万变中,凭借对人性的洞察、对规则的利用和临机应变的能力,于惊涛骇浪中寻得一线生机,而非扮演全知的神。

错误五:情智不分离

角色在生死攸关、涉及重大利益或政治同盟的抉择时刻,被私人情感(尤其是爱情)完全左右,做出明显违背自身根本利益、甚至危及整个阵营的愚蠢决定。

这不是情深义重,而是在权力场中自取灭亡。

真正的权力动物深谙“情智分离”之道。

《权力的游戏》中的“小指头”培提尔·贝里席,在权力角逐的修罗场,让私人感情凌驾于生存和利益之上,导致了最终的失败。

错误六:动机扁平化

“他就是个坏人,所以他要害主角。”

这种简单粗暴的反派设定,是权谋小说的大忌。

如果反派的行为仅仅是为了衬托主角的“光伟正”,那么他们的所有阴谋都将显得苍白无力,缺乏说服力。

真正的反派,往往是基于复杂的利益冲突、权力欲望、家族使命、甚至是对某种理念的偏执追求。

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“正义”的,或者是在特定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。

当反派的动机足够立体,他们的权谋才更具张力,与主角的对抗也才更显精彩。

错误七:巧合堆砌

当主角身陷绝境,突然天降大雨冲垮了敌军营地;或者一个路人甲恰好听到了反派的秘密对话,并及时告知主角……

这种过度依赖巧合的“金手指”来推动剧情的设定,是权谋小说的大忌。

权谋的本质是“谋”,而非“运”。

它强调的是布局、算计、预判和对风险的控制。

如果关键转折点总是依赖于突如其来的意外,那么权谋的精髓就被稀释了。

真正的权谋,是步步为营,即使有意外,也是在可控范围内的“意外”,或是对意外的迅速反应和利用。

作者应该展现主角如何通过智慧扭转乾坤,而不是让“运气”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。

错误八:权力结构模糊

权谋的核心是权力。

如果小说中的权力结构模糊不清,或者角色可以随意超越其职权范围行事,权谋的博弈就失去了基础。

例如,一个地方官员可以随意调动中央禁军,或者皇帝可以不经任何程序随意处决重要大臣而无人敢言。

真实的权力运作,往往是在既定规则下进行的,涉及制衡、妥协、拉拢和打击。

在这里,每个角色都是自身利益的追逐者,每一次行动都有内在驱动。

当你的角色在权力场上的每一次交锋都经得起读者的拷问,才能称得上“权谋”二字。

发布于:山东省